因酒而生,为绿而新
桐梓高桥白酒废水厂,位于桐梓县高桥镇,项目占地10633㎡,总投资1.89亿元,项目建设后负责处理园区数十家白酒生产企业的工业废水,污水处理能力3000m³/d,新建污水收集管网(含尾水排放管)总计约5.6km,并配套阀门、流量计、沉沙井、检查井等附属构筑物。厂区工艺流程为(格栅—磁混凝—一级气浮—水解酸化池—加热池—IC厌氧反应器—二级气浮—两级AO—二级磁混凝—反硝化滤池—芬顿系统—三级磁混凝—BAF曝气生物滤池—紫外消毒),厂区执行《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27631-2011),达标后直排桐梓河。
项目航拍图
工装里的坚守与荣光
每天清晨八点半,厂区已响起交接班的呼喊声。员工们整齐列队,生产经理杨鹏严格检查每个人的装备说道:“安全帽、劳保手套、工装必须穿戴整齐!”标准化工装,不仅是安全防护的屏障,更是团队荣誉的象征。
“穿上这身工装,就扛起了一份责任。”设备经理何世明说道。去年寒冬,机修组在瓢泼大雨中抢修曝气设备,冰冷的雨水透过雨衣打湿全身,却没有一个人退缩。正是这种坚守,保障了污水处理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正常运行。
团队对工装的管理近乎苛刻:每周定期清洗,破损立即更换,甚至连安全帽的佩戴角度都有规范。这种标准化管理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,更塑造了团队严谨专业的形象。走进厂区,统一的着装、整齐的装备摆放、规范的作业流程,无不彰显着这支队伍的职业素养。
项目团队合照
每天早晨生产经理带头交接班
雷打不动的“周一加油站”
周一早晨9点,厂区开展一周一次的安全生产周例会及上周工作汇报。综合经理梁涛每周总是能找出各式各样的安全生产警示视频,不光是厂区安全生产,生活中的安全也是都不落下。“通过各式各样的真实案例视频、动漫演示、口头禅等形式,我认为能更好的让员工接受并记住我们想要传达的思想,并且通过互动,他们能学到得更多。”综合经理梁涛说到。
安全生产视频观看完后,各个部门开始汇报上周工作内容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、需要协调解决的地方以及本周的工作安排等,这种坚持了一年的周例会制度,已成为团队管理的“定海神针。”
每周一厂区安全生产周例会
抢修现场的硬核担当
在厂区设备间,设备经理何世明正带领他的团队进行抢修作业。面对突发故障的污泥脱水机,他们在狭小闷热的空间里连续奋战4小时。油污和汗水在工服上绘出斑驳的图案,却无人抱怨。“设备就是我们的战友,必须第一时间让它恢复运转。”何师傅抹了把脸上的油污说到。
这支“设备急救队”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“望闻问切”维修法: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、聆听异常声响、询问操作人员、检测关键参数,能快速准确诊断故障。更难得的是,团队将每次抢修都变成教学现场,老师傅手把手教新人辨识设备异响,年轻员工则用手机记录,经验转化为团队的共同财富这一刻得以具象化。
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现场抢修
应急演练锻造真本领
在污水处理的关键战场上,应急演练是守护水质达标的有力武器。每年上、中、下旬桐梓高桥白酒废水厂项目的团队都会针对性的组织应急演练,截至目前厂区已经组织了消防应急演练、高空坠落应急演练、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等专项应急演练,让这支团队在“真刀真枪”中练就了硬功夫。
每次演练后,项目经理罗明义必组织人员开展“挑刺会”,挑出演练中的不足之处,最后形成评估总结。演练场上的严格要求,换来了实战中的从容应对,去年冬季,由于新员工操作不当,在投加片碱时片碱飞溅不慎入眼,老队员一把拉住他:“别慌,听我的!”——这句简单的话语,正是平时练就过硬本领的保证,也是对受伤员工的一针强心剂。最终,他们立即就近洗眼器冲洗,随后立即组织人员送往医院,因事发处理及时,所幸并无大碍。新员工事后回忆:“师傅们从容不迫的背影,是我最好的入职教育。”
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演练
浓硫酸事故泄漏应急演练
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上,桐梓高桥白酒废水治理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:环保不是口号,而是脚踏实地的坚守。他们用专业守护绿水青山,用担当诠释环保使命,为白酒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。这支钢铁劲旅,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