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重庆1月20日电 近年来,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种种不足,我国许多城市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大都市屡屡出现城市内涝、暴雨淹城等重大灾害。
而在重庆,据不完全统计,近30年来,发生降雨导致较大滑坡事故就达到1600余次,平均每年有80余次。由此,致公党重庆市委集体建议,要加快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科学管理雨水,把雨水蓄起来,用起来。
记者了解到,所谓“海绵城市”的概念,实际上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
“重庆属典型山地城市,坡地洼地并存,呈现出不同的雨水径流特点。在一些坡度较大的地区,雨水呈快排快泄的规律,但若疏导不当,极易诱发灾害”。重庆市政协委员,此提案的执笔者况平表示,一些低洼地区由于地势较周围都低,成为汇集雨水的主要集中区域,雨水难以及时排放,加之城市建设不当,成为事故发生重点区域。如龙头寺火车站就曾出现立交桥下积水导致出租车被淹。
据介绍,我国很多发达城市早已开始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相关研究,并付诸实践。 例如,北京、上海、大连、深圳等地都做了不少的示范项目。
况平表示,“海绵城市”建设不能生搬硬套,要结合重庆城市自身的水文条件、水安全要求、水资源状况,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目标并付诸实施。
“‘海绵城市’最基础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蓄存雨水,用好雨水”。他表示,重庆要加强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建设,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和绿地、停车场、居民区、屋顶等设施,建设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、植草沟、透水铺装等来实现储存、滞留、下渗和再利用雨水的目的。由于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,以适应重庆特点,应选择适宜地方建设山地“海绵城市”野外研究基地,通过示范后推广。
来源:人民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