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止到2011年底,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3135座,污水处理率达到82.6%。随着一、二线城市污水处理市场的蓬勃发展,小城镇及农村水环境治理市场也受到日益重视,住建部正在拟定“十二五”全国村镇污水治理规划,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率将提升10%,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将进入攻坚阶段。目前在村镇污水处理中在管理体制、资金的配套、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都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。如何建立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,让村镇污水处理能因地制宜的真正发挥作用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带着这些问题,《水工业市场》杂志专程走访了村镇污水处理的专家,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敬先生。
一、建立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,是村镇污水处理的前提
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,从地下到地表及土壤,形成了一个综合循环的系统。水环境的污染是一个综合的指标,包括地面水体的面源污染、点源污染,以及地下水污染。目前,农村水环境形势严峻,环保部的统计表明,农村1.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污染,更为严重的是,目前农村污染源已经接近总体水污染源的50%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及小城镇的水环境治理力度,并开始建设村镇水环境整治示范工程,但受制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,村镇水环境的治理之路还非常漫长。
总体来看,村镇污水处理急需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,其中,建立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,是重中之重。
1、缺乏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
一个成熟的污水处理市场,需要有足够的资金、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、先进可靠的技术,但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建立。在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下,实现良性运转,先系统解决运营的问题,技术才有用武之地。技术与商业模式,是市场的两个主要层面。
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发展较为充分,已系统建立了商业模式,包括收费机制,但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却远远未建立起系统的运营机制。政府出资,建设了基础设施和配套管网,后续的运营管理却往往跟不上,设施运行负荷率低,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,也未能实现治理污染、改善环境的目的。所以,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,是突破目前村镇污水处理困境的核心问题,必须解决运营维护由谁支撑,成本如何覆盖?等等,才能保证污水治理的长效运营。
2、技术应用上存在误区
技术为商业模式服务,在确定了商业模式的前提下,结合当地排污的情况,研发和推广经济有效的技术。目前由于未建立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,单纯地谈技术与设备的投入,在无法保证有效运转的情况下,这些投入或者脱离实际,或者流于形式成为摆设。没有合理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,必然无法实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。
只管技术不顾商业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,是MBR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普遍应用。我们要知道,农村灌溉土地所用的水,需要“肥”一点,即有营养,应保留水中的氮、磷、钾等成分,以便能为土壤所消纳吸收。农村生活污水具有COD、氮、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的特点,一般不含有毒物质。运用MBR会将水中的氮、磷去除,远不如直接用污水处理土地。MBR在污水处理领域有很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,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,比如欧美人偏爱吃牛肉,产生的污水比较适合用MBR处理。由于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不同于城镇污水,应尽可能保留污水中的营养,供土地消纳吸收,只有在污水无法用完时才进行处理,或者发生面源污染,即污染到环境时,再有机处理后外排。
国家对1万吨以上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有设计上的要求,村镇污水处理规模较小,设计上没有严格要求,实行雨污合流比较多,因此水浓度较低。但另一方面,村镇发展水平较低,乡办企业多,废水排放的控制难度较大,浓度又会很高。因此村镇污水的特点是:水可能很淡,因雨污合流;可能很浓,因乡办企业多;水量冲击大,因用水负荷低。如何应对这些情况,是有别于城镇污水处理所需解决的问题。同时,由于农村和小城镇普遍技术水平低,在设备方面要求免维护,最好不需人员管理。
二、村镇污水处理商业模式的可行构想
农村水环境的治理,必须与农村的环境及经济水平相符、相匹配。去年我在重庆做了一个“建设新农村”的专题,提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规划,总体思路是把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治理,与农村的种植业、养殖业和农民的生活相结合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。
这个商业模式的构想是: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成立或引进一个环保企业,全面负责两个县以上(最少20个村镇)的成片治理,每天处理规模可达3000吨。政府出资基础建设,环保企业负责各乡镇的污水治理。
在这种商业模式下,环保企业向农民收集秸秆、梆子等有机废物,发酵生产沼气,并向农民提供沼气票。农民免费享受沼气,可用于生活,如做饭,也可用于农事生产,如将沼气通往种植农作物的塑料大棚,通过将沼气变成二氧化碳,为农作物提供生长过程中急需的气肥。
使用化肥,会造成土壤板结,用沼渣代替化肥,可以改善土地结构。沼液则可以替代农药,解决虫害问题,降低蔬菜种植成本,从而提高农民收入。沼气、沼渣、沼液都可以出售取得收入(免费提供给农民的沼气除外),以覆盖污水治理的成本,因为农村和小城镇的污水治理不能从水费中得到补偿。
沼液是农村污水治理的环保企业取得收入的重要来源。环保企业与蔬菜供应公司协商,鼓励农民购买沼液,对使用沼液生产出来的有机蔬菜,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收购价格。由于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安全、自然的生产方式,无化学残留,口感佳,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,国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,必然会为蔬菜供应商及农民所接受。
最后的污水实际上就是沼液,若卖不出去平衡不了,或使用不完,则要进行处理。这时可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,如多为山坡梯田,则无需曝气,而用人工湿地、石头接触氧化,最后污水流入池塘变成清水。农村和小城镇多为雨污合流,不用建排污系统如管网,利用势能差,下雨之后污水直接流进来,从而解决了收集问题。
如此可以解决农村污水的收集、排放、处理等问题,再引入下游厂家,由专业的环保企业来运营。这种模式下,政府只需投入第一笔资金,环保企业运营费用几乎为零,且可以通过出售沼气、沼液、沼渣等,覆盖成本并取得收入,从根本上克服了目前需不断投入资金才能维持运营的困境。这套商业模式是可行的构想之一,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,须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系统的设计,力求实现最优化的资源效益。(有删减)
来源:中国水博览会
- 上一篇:张悦谈污泥总结篇:处理处置的顶层思维与弯道超越
- 环境修复投资需超十万亿:下一篇